
请评价一下呗?(您对该组织、项目或内容的评星)
在中国大陆开展工作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早期 主要工作领域:农村/社区发展 开展项目地区:中国西南 在华员工的数量:中国1人 在华年均预算:10万美元 宗旨:与穷人和贫困社区平等合作,帮助他们改善生活,实现最大的潜力;学习和记录实用的、创新的解决穷人所面临的各种挑战的手段;通过教育、培训和交流,分享我们的知识和经验;与我们的伙伴合作实现全世界的平等、和平和公正。 1960年,晏阳初先生(Dr. Y. C. James Yen, 1893-1990)创立了国际乡村建设学院。晏阳初先生是中国20世纪20年代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运动的主要推动者。该学院设在菲律宾和美国,一直在南半球的多个发展中国家开展工作。 晏阳初先生认为“人的基本问题: 贫困、无知、疾病、自私都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要解决其中的一个问题,就必须解决所有的问题。”他还强调乡村人自我发展的天赋才能,“出于对农民们的尊敬而不是同情,与农民们一起开发他们个人及所在社区的增长和发展的潜力。” 在这种精神的指导下,国际乡村建设学院的乡村发展项目是以集体分析问题和社区学习为基础,依赖自助式的培训而不是外面的专家。 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政府邀请晏阳初先生重访故里。国际乡村建设学院和广西省横县的当地政府达成了一项为期六年的合作协议,在当地开展一个综合项目。项目的具体内容包括健康、环境教育和增收等方面的培训。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乡村建设学院组织在中国从事农村发展实践的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人员到菲律宾和泰国参观学习。此外,它还在中国举办了一系列的培训班。例如,最近与云南大学治理和发展研究中心合办的关于“建设社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资本”以及“良好的当地治理”的研讨会;与美洲乐施会合作在Lashi分水岭地区举办了“参与式分水岭管理”的培训。 国际乡村建设学院希望继续为中国的乡村运动实践者提供培训,并根据他们的需求调整培训课程,同时也扩大它在中国西南的能力建设活动。它帮助云南大学地区发展研究中心进行能力建设,使之能够为县乡级的政府官员提供参与式发展实践方面的短期课程。该研究中心还与国际乡村建设学院合作召开一次会议,讨论湄公河流域的小型到中型分水岭实施倾向于穷人的水治理。 国际乡村建设学院还希望把在其他地方发展成熟的“写作店”模式介绍到中国。所谓“写作店”,就是社区、非政府组织、政府部门和大学的代表们聚在一起发动“头脑风暴”,编写有关社区发展的出版物。 2003年,国际乡村建设学院的总收入为2.09百万美元。其中,约130,000美元是个人的捐款,755,000美元来自私人基金会的拨款。剩下的大部分资金是提供培训课程和技术援助的所得。 ……………………………………………………….. 联系方式: Amelia Chung China Programme Coordinator 云南650091昆明市翠湖北路2号云南大学图书馆5楼第9研究室 86-(0)871-5032896 邮箱:amelia.chung@iirr.org 网站:www.iirr.org
相关导航


佰特公益

深圳市信实公益服务发展中心

济南市建达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青岛你我创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广东省长江公益基金会

北京仁怀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