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评价一下呗?(您对该组织、项目或内容的评星)
海南智渔可持续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智渔”)于 2016 年 5月在海南省民政厅登记注册,是省内第一家专注推动滨海渔业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主管部门为省民政厅。自成立以来,智渔致力于通过跨学科的研究,贴近行业一线的实践,探索如何帮助基层政府和社区利用可持续发展技术,提升我省渔业生产的科技水平,促进滨海社区绿色健康地发展。成立以来,智渔重点关注渔业、渔村和渔民的“三渔”问题,通过跨学科、多视角、贴近行业的综合研究与实践,以信息化和组织化两条重要路径引导水产供应链各利益相关方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智渔从社会、经济、文化和技术多维度探寻行业可持续发展之道,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向行业提供解决方案,对公众传播科学知识,探索建立人与环境和谐共生的渔业绿色健康发展模式,实现渔业提质增效、渔村振兴稳定、渔民安宁富裕的美好愿景。智渔以海南为中心,辐射广东、福建和浙江等区域,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一、为政府和金融部门提供技术咨询服务,提升行业治理水平。智渔通过采集和分析行业基础数据,结合一线行业经验,洞察当地行业发展状态与趋势。智渔协助保险公司识别一线用户需求、行为偏好、利益相关方关系与风险点,筛选种子客户,在设计保险产品和理赔定损环节提供独特的行业洞见,赋予金融产品行业生命力。此合作于2020年获得财政部创新项目支持,开发了罗非鱼养殖收益保险产品。因试点效果显著,2021年即刻被海口市、文昌市纳入政策性保险范畴。此外,智渔协助海口市、文昌市相关部门编制水产养殖尾水处理实施方案,并为湾长制(建设美丽海湾)、蓝碳(渔业碳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工作规划提供技术支持。二、打造区域性水产行业组织。智渔孵化了全国首个行业自主建立的区域性协作平台——海南省罗非鱼品牌建设促进会,引导行业上下游各环节共同编制了区域养殖操作规范,为养殖户提供免费技术培训、智能设施和公用区域品牌推广,并开发适合小农户使用的信息化工具,促进精细化养殖管理。与此同时,把行业组织能力建设的经验复制推广,指导海南省内多家行业协会组成联盟。三、创建中国可持续水产品数据库(iFISH)。智渔通过跟国内渔业领域一流研究机构、国家级行业协会、上海迪士尼等合作,开发了中国第一个可持续水产品数据库(iFISH),涵盖审视产业健康度、生态友好性、综合管理水平等评价指标体系,推动负责任的水产品采购和消费。四、近海捕捞渔业资源管理研究。自2017年起,智渔启动了捕捞提升项目(FIP),旨在联合广东和福建海产供应链上下游和渔业管理部门,为保障资源可持续供应,探索建立区域性渔业共管机制,从保护中国枪乌贼产卵场、控制最小捕捞规格、增强供应链透明度等方面提升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并在国际市场上为中国水产供应链争取话语权。此外,智渔协助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开展河口仔稚鱼采样、科研成果转化(科普),发布《海南外来水生生物手册》、《海南原生淡水水生生物图册》等作品。五、用影像记录和传播海南传统渔业文化。小型渔业是当前全球关注热点之一,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把2022年设定为“小型渔业年”。智渔针对在海南渔船数量占比较高的小型渔业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开展行动研究,旨在为当地渔民转产转业、生态旅游的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智渔已对海南30多个小型渔港和渔村进行走访调研,开展影像社会学调查,识别小型渔业转型发展的机会,链接多方共同探讨具有中国特色的减船转产、休闲渔业和生态保护等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同时,智渔在全球环境基金(GEF)、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欧盟的支持下,在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及周边社区、儋州海头镇石斑鱼养殖集中区等地,为减少海洋垃圾、减少过度捕捞,围绕渔业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发展现状展开研究,促进各方协作推动滨海湿地周边渔业可持续发展。六、发起创办中国海洋公益论坛。智渔联合同行机构发起创办“中国海洋公益论坛”,中国公益圈唯一一个围绕海洋保护和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行业交流平台,调动社会资源更多关注和支持海洋公益事业的发展。2015年在海口市成功举行第一届论坛;2017年智渔作为协办单位,与深圳同行联合举办第二届海洋公益论坛;2019年10月,第三届海洋公益论坛再次回到海南,智渔联合多家国内外慈善机构、海洋公益组织和科研院所成功举办了论坛,吸引包括前联合国环境署署长、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院长等知名人物在内近300位各界同行积极参与,显著提升了海南在海洋公益领域的地位。
相关导航


清远市源行环保宣教服务中心

北京市朝阳区公众环境研究中心

香港地球之友慈善有限公司

青野生态

上海爱易青年公益服务社

济南市绿行齐鲁环保公益服务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