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评价一下呗?(您对该组织、项目或内容的评星)
梦南舍于2016年1月1日成立,2018年10月10日正式注册成功,注册名称为:昆明市呈贡区梦南舍可持续发展服务中心(汉语简称:梦南舍,英文全称:Mueang-Na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ervices Centre,简称:MNSC)。“梦南舍” 有两层涵义:一是南方江河交错,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繁花艳丽的原野上的住所;也有圆梦之意。 主要服务范围:1)培养致力于实现可持续生活的城乡社区志愿者;2)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健康、和谐的文化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3)促进城乡社区生产、生活互助;4)增强社区居民自力更生、自我发展的愿望和能力;5)对美好生活的道路和方法进行研究;6)承接政府及相关单位委托的各类社会组织服务项目;7)法律法规赋予的其它活动。机构使命和愿景:希望通过发掘和培养社区内生力量,探索实现美好生活的道路和方法。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共生,人与人互助的美好生活的愿景。 梦南舍主要负责人在布朗族社区开展项目已经有十年经验。对于过去的经验总结归纳为以下四点: 1)在村开展项目需要具有文化视角。狭义的文化视角,是指从文化的适应性、规范性和文化内核来理解村寨传统文化、结合文化来推动社区工作,强调社区工作者以学习者心态进入村寨。广义的文化视角即“文化反思”,是指协助村民建立批判性思维、分析社区面临的挑战,“重新思考世代坚守的价值理念为人们寻找出路提供的启示”。 2)我们坚信改变村寨的力量来自于内部,侧重发掘和培育内部协作者。所谓协作者是指具有清晰的目标,善于统筹资源,并能够促进更多人参与达成目标的人。 3)从生计、社会、生态和文化四个维度入手,整体改善社区的生活方式。文化重点关注村寨的文化元素、行为规范、文化组织机制、文化载体和文化传承;生态重点关注村寨自然景观的规划和保护、物种保护和生态污染;经济重点关注村寨的经济收支结构、产业情况、潜在风险和改善方式;社会重点关注村寨不同人群在村寨里的角色和定位,以及村民互助的平台和制度。 4)开展社会教育,建立连接。我们理解的“社会教育”,是社会和社区营造的过程,它注重从空间层面聚合社区不同元素,持续以集体行动连接人心,改造社区环境,创造共同生活福祉。社会教育需要借助“主体”“载体”和“平台”来推动,三者缺一不可。 2018年10月至今共实施了13个项目,梦南舍主要积累了以下经验: 经济快速发展,乡村物质生活改善的同时,也伴随着各种问题。面对乡村的变迁,我们用“文化反思”的视角去理解它。“文化反思”简而言之“人类对工业文明所带来弊端的批判。” 工业文明在乡村导致的最大问题是影响村民的文化自信,瓦解乡村的价值体系,造成文化危机;过度开垦,森林和湿地面积减少,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激素等物品,以及塑料等垃圾得不到有效处理,导致生态和食品安全等危机。 我们从“文化、生态、经济和社会”四个维度去理解乡村,对乡村的问题归类和分析;应用参与式发展的理论和方法解决问题;应用“协作者成长九宫格(梦南舍发掘和培育协作者的框架)”陪伴协作者成长。框架简言之:以“需求、兴趣和问题”作为切入点,协助主体提升认知,建立信心和信念,再搭建平台进行展示,进而对外发出影响。目前收获有三方面: 1)社区内生式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自2016年起梦南舍承接了社区伙伴在西双版纳布朗族社区的项目,该项目的基本操作思路如下,项目提出将章朗村茶叶打造成独特、绿色、卫生、有技术含量的生态产业。所谓“独特”包括三点:一是布朗文化,二是千年古寨(章朗村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三是自然圣境(800亩古茶园位于自然圣境中)。所谓“绿色”是指,注重保护森林,以及严禁在茶园中使用农药和化肥。所谓“卫生”就是在茶叶采摘、加工到出售整个过程要注意保持清洁。所谓“有技术含量”就是要注意总结和学习茶叶种植管理加工技术。经过几年的实施项目有效的促进社区保护了3000多亩的森林的同时,7000多亩茶园全部转为生态茶,社区依托生态文化充分展示了生态明文。村民的经济收入还得到了大幅提高,由2016年6580元增长到2019年的12000元。社区的文化传承明显好转,目前已成为我国境内布朗族社区的标杆之一。村民互助友爱进一步提高。 总结章朗项目,我们初步形成了梦南舍的社区项目理念和方法,即:文化视角,从文化、生态、经济和社会四个维度去理解和改善社区的生活,协作者发掘和培育,社会教育。 借助章朗项目经验,梦南舍在勐冈村成功推动了一个3000亩的社区保护地在(没有开展项目之前面积约有2000亩,开展项目后增加了1000多亩,保护成效也更明显),以及将1700多亩茶园转为生态茶园。转型后2019年春茶价格增加超过30%。让村民之间原本就充满互助关爱的氛围得到升华(该村原本应该有一户建档立卡户,政府部门来核实的时候,村民们觉得不需要国家的帮扶,村民可以自己解决,因此那个家庭没有申请国家的建档立卡户,现在经过全村村民的帮扶已顺利脱贫)。村民们对传统文化也有新的认识,特别是村寨的节日 和仪式,以及传统教育得到了恢复,2020年村民自筹70多万元资金用于文化地标修复。 梦南舍继续总结上述经验,并且在更多的社区尝试,例如德宏盈江的傣族、景颇族,广西南丹的瑶族,迪庆维西的傈僳族,西双版纳勐腊的哈尼族和布朗族,昆明安宁的汉族等社区都取得了不同的成效。目前最有成效的是在布朗族社区,与梦南舍合作的项目社区的文化传承改善显著;项目结合“自然圣境”推动村民保护了数万亩森林,结合生态理念,建设生态茶园数万亩;经济收入也得到了较高的增长,同时宣传节约理念,项目通过布朗族传统文化交流会这一平台,向参加交流的30多个村寨宣传节约“赛星(赕佛的一种,每年关门节期间要每个村要组织10次)”,接受节约理念的村寨进行了“改革”,到目前该项目活动累计节约资金超过千万元;同一个社区的村民互助行为增加,跨村之间的交往也更频繁。 2)参与环境治理和文化传承有效促进了妇女参与公共事物决策 梦南舍在文化传承方面,协作喇嘛寺社区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秀英和妇女小组建立了傈僳族传统刺绣传习所,有效促进了相关知识和技艺传承。 环境治理方面,我们希望协作社区建立相关的制度,还在探索中。现阶段取得的成效是:梦南舍在推动妇女参与环境治理时,主要解决村寨的农药和化肥造成的污染,生活垃圾,以及促进妇女参与村寨公共事务决策。在盈江,项目介入后村寨也发生很大变化,垃圾处理区域规划以及规范村民的行为,现在该村已经很少可以看到白色垃圾。另外,妇女通过化肥施用量进行调查,开展农药化肥减量实验,通过田间观察以及妇女小组讨论,探索生态农业发展道路。妇女的表现因此得到了更多的认可,部分集体事务的决策她们能够参与其中,比如出租村集体的土地等。 勐冈社区在核心骨干的带动下,开展垃圾分类、社区环境绿色,以及农药和化肥使用情况调查和危害培训,社区的环境发生重大改变,让勐冈从远近闻名的“牛粪村”变成大家过来参观学习的美丽乡村。玉新拉因此成为社区干部(副组长)。妇女们积极参与传统文化修复,多位妇女成为赛星(赕佛)小组长。 2005年,《北京+10宣言》中提及“加强妇女在环境保护、环境治理和减灾中的作用,满足人们对清洁的水、卫生、能源、保健及食品安全的基本需求,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梦南舍的工作对宣言进行了有效回应。 3)与政府合作开展农村环境治理和乡村振兴示范 梦南舍与勐海生态环境局合作在勐冈合作开展农村环境治理,政府改善硬件,我们改善软件,政府方面,通过投入资金完善该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社区协作者的引领下,组织村民考察交流、社区调查、培训,以及结合社区存在的问题提供小额资助。项目在软件方面持续发力,推动该村村民文化认同和自信,自筹资金恢复和重建社区文化地标,与多个布朗族村寨建立连接。保护森林保护,绿化社区,进行垃圾分类。尝试生态种养,促进经济增收。 昆明安宁市政府计划投入2000多万元,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希望将雁塔村建设成为既是本地村民生产生活的美丽栖息之地,又是城市居民休闲娱乐放松的消遣之地,打造成城乡居民和谐共生之所。梦南舍有幸参与了雁塔村的建设,通过开展社区服务(组织九九敬老节)、考察学习花圃建设、组织梨叶节和培训会等活动,调动社区的积极性,对社区未来的产业发展和村庄治理有了初步的想法。梦南舍建立与政府驻村工作队的交流合作机制,双方在开展活动前后会进行交流和分享。梦南舍也发掘了潜在的协作者,为项目进一步推动做了铺垫。
相关导航


兰州市西固区天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广州市花都区绿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上海松江区卿云社会工作发展中心

智惠乡村志愿服务中心

赤峰市昭乌达妇女可持续发展协会

宜昌市同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